安琪儿医疗控股集团—让生命更美妙【官方网站】
NEWS / 新闻中心

2021-01-08省委书记到访!安控集团1.1亿捐赠川大,荣登“2020年度十大新闻”!

 (文自:昆明安琪儿孕育专家)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十三五"收官及"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四川大学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累累硕果,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开创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局面。只争朝夕共逐梦,风雨无阻更向前。本期推送,一起揭晓"2020年度四川大学十大新闻"!

  1.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围绕学校总体发展和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文社科、校园建设的1+4个重点内容谋划未来,全面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时召开校党委常委会扩大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进行传达学习;制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对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组建学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家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校改革发展上来。

  11月10日,中央宣讲团成员、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到学校与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向大家作宣讲报告,鼓励川大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学校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穿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全过程,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构建形成由学校"十四五"规划和4个专项规划、各学院发展规划组成的"1+4+N"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研究确立"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崇尚学术、统筹协调、深化改革"五大基本原则,凝练形成"1、10、100、1000"的总体发展目标。

  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川大华西医学做出特别贡献!学校近400名、20批次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等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川大华西医院和5名个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积极履行高水平大学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华西医学的整体优势,先后派出20批次近40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等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体队员零感染平安归来,积极参与四川省、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抗疫防疫作出积极贡献。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学校梁宗安、康焰、宗志勇、栾荣生、魏于全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梁宗安、康焰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华西医院曾勇等24人(含外派干部)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川大华西医院党委等5个集体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川大华西医院党委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川大华西医院白浪等2人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3.生物治疗国重室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并进入临床实验,相关基础研究成果在《Nature》上发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迅速启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项目,牵头承担了10项四川省科技厅应急项目和2项省发改委平台建设项目以及教育部高校新冠肺炎防治科研攻关重点项目1项以及科技部应急攻关重点项目1项。学校自筹资金紧急启动40项疫情应急科研项目。省委书记彭清华,时任省长尹力先后赴学校调研指导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研制情况,并对学校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表示肯定。

  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相关研究成果"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在《Nature》在线发表,学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这也是Nature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新冠疫苗研究论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攻关团队成功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RT-PCR法)"和"IgG/IgM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两款新冠病毒诊断试剂产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共同设计开发的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内的"呼吸道病毒(6种)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贡献。

  4.川大校友、红岩英烈江竹筠(江姐)诞辰100周年,学校开展"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 争做又红又专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获评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召开"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培育又红又专时代新人"专题座谈会、纪念江姐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纪念活动。

  原创话剧《待放》《江姐在川大》在校内外公演12场,观众近8000多人,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启动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传记编纂工程。

  深挖红色资源,央视《国家记忆》栏目在烈士纪念日期间播出了《寻找江姐——求学川大》党史人物专题片。

  10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川大"江姐班"学子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关情况。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入选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全国文明校园"是中央文明委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面授予学校的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坚持把建设文明校园作为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一步协调发展,师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文明修养、法治意识等不断增强,校园文明风尚日益浓郁,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和校园和谐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校园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育人成果不断涌现。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5.深入实施"双百人才"工程,2020年新增高端人才近100人次,国家级人才总数近500人,占专任教师队伍比例超过10%。

  学校大力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在经费支持、平台建设、发展条件、成长氛围、生活待遇等方面优先支持人才,努力让每个有才华的人来校工作后都有地位、有支持、有发展、有舞台。学校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从学科和人才的需求出发,拓展工作思路、深化机制改革、推进统筹管理、实现分类指导,畅通人才发展道路,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人才事业的企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还在疫情期间专门召开第七届全球青年学者云论坛,与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国马普所等全球多所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余位青年学者相聚云端,共话发展。

  6.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学校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5项,其中牵头3项。牵头获2019年度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5项,排名全国高校第四。牵头获四川省科技奖一等奖11项。今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一、二等奖共22项,位居全国第9。学校出版《中国道教通史》等标志性著作。

  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科技奖。章毅教授等主持的《神经网络的若干关键基础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王玉忠教授等主持的《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体系建构及其作用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刘颖教授等主持的《新型复合碳氮化物固溶体粉末及其高性能硬质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学校连续两年获4项国家自然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二。

  在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选中,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6项成果入选,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学校牵头获得一等奖项目数排名全国高校第四。

  在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学校共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一等奖14项(牵头11项),包括自然科学类一等奖3项(牵头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牵头1项,科技进步类一等奖10项(牵头8项)。

  2020年学校共有29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二等奖总数位居全国第9位。

  由学校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文科杰出教授詹石窗教授主编的《中国道教通史》(全五卷)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描绘了一幅中国道教发展的全景图,它的出版不仅在道教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标志性意义,而且对于系统把握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具有重大价值。

  7.学校庆祝建校124周年暨华西医学110年。举办"新医科发展与医工结合"高峰论坛及建设成果展,建设华西医学数字展览馆,全面总结展示改革发展新成就,医工结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川大因华西越来越好,华西因川大越来越强,学校庆祝建校124周年暨华西医学110年。在建校124周年•华西医学110年"新医科发展与医工结合"高峰论坛上,各级领导嘉宾和社会各界友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四川大学124年光荣历史和华西医学110年辉煌成就,共同见证川大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成就与新征程。

  校庆期间,学校举行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新医科与医工结合"建设阶段成果展。此次展览共分为5G大数据健康门户、医学+信息、医学+制造、医学+材料4个展区,展出移动智慧就医、远程超声、人工智能、新型试剂盒、口腔生物材料、医用功能材料等48项成果。展览旨在展现学校推进医工融合建设取得的成果,以及华西医学110年建设成就,提升医学教育、医疗技术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促进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华西医学数字化展览馆在校庆日正式开馆。

  学校还在校庆期间举行了"华西在身边——1100名华西医生大型义诊"活动,学校各附属医院、医学院、校医院共派出1100名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华西专家免费为广大群众进行义诊。

  学校按照"文优、理进、工改、医强"的学科建设思路,分别召开文理工医学科建设推进会,深入推进学科内涵发展。

  学校坚持高标准推进"医学+"和"信息+"两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以"医学+"和"信息+"作为双引擎,进一步加快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

  正式发布和应用华西医学健康医疗统一社会服务平台、5G智能智慧医疗应用创新示范平台、西部地区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高地与应用平台、医工结合研发支撑与转化应用平台四大平台。

  8.川大学子再创佳绩!川大学子连续六年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4项金奖,列全国高校第三。计算机学院博士刘大一恒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第一档。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学校获得"1金4银2铜", 连续六年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学校学生团队表现优异,斩获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1项,金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三,捧得团体"优胜杯"。

  学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刘大一恒同学通过华为公司"天才少年计划"多轮面试的高难度选拔,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西南地区首位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第一档的学生,全国仅5位学生入选,年薪达到200万元档次。

  9.冯小明院士荣获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王琪院士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冯小明、李为民、龚启勇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陈力教授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冯小明院士获2020年度全国杰出教学奖。

  2020年8月,中国科学院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为表彰学校化学学院冯小明院士在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不对称催化反应、手性药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授予冯小明院士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中的化学科学奖。

  学校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其在塑料加工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荣获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学校化学学院冯小明院士作为四川地区唯一一位奖章获得者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川大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副院长龚启勇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学校历史文化学院陈力教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陈力教授颁发聘书。

  在第二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和创新创业英才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冯小明院士荣获杰出教学奖。

  10.校地合作迈上新台阶,学校与成都市共建未来科技城和未来医学城(国家医学中心),不断推进与海南、厦门及省内地市的合作力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上海医药集团、安琪儿集团、四川省工行共捐款3.2亿元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校友及校友企业为学校捐赠价值超1亿的抗疫资金和物资。

  学校高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成都市高新区签署深化创新合作暨未来科技城科教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共同策划并申报一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与成都东部新区、成都兴城集团签署《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一期工程将涵盖医教研产的基本功能,深入推进"三院一区",即综合性医院、国际化医学院、研究院、产业园区的建设。

  学校还不断加大与海南、厦门及省内地市的合作力度。与海南省、三亚市、博鳌乐城管理局、海南控股签署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四川大学医教研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三亚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海南省政府与四川大学将充分依托双方优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开展医疗卫生、教育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与重庆大学共同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联盟将重点围绕推进学生的跨校交流与培养、扩大优质课程和专业的共享、加强人才队伍的共同引培和互聘互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共同促进成渝两地高校更高质量、更有特色的发展。


  校庆前夕,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琪儿医疗控股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到校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捐助超3亿元人民币助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医疗服务。

  疫情发生后,学校校友总会联合湖北校友会发起募捐倡议,40余个校友分会第一时间响应,捐款捐资,联络运输。据不完全统计,川大校友及校友企业为学校、学校华西医院和全国抗疫一线募集价值超1亿的资金和物资。

省委书记到访!安控集团1.1亿捐赠川大,荣登“2020年度十大新闻”!

 (文自:昆明安琪儿孕育专家)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十三五"收官及"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四川大学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累累硕果,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开创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局面。只争朝夕共逐梦,风雨无阻更向前。本期推送,一起揭晓"2020年度四川大学十大新闻"!

  1.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围绕学校总体发展和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文社科、校园建设的1+4个重点内容谋划未来,全面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时召开校党委常委会扩大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进行传达学习;制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对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组建学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家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校改革发展上来。

  11月10日,中央宣讲团成员、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到学校与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向大家作宣讲报告,鼓励川大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学校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穿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全过程,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构建形成由学校"十四五"规划和4个专项规划、各学院发展规划组成的"1+4+N"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研究确立"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崇尚学术、统筹协调、深化改革"五大基本原则,凝练形成"1、10、100、1000"的总体发展目标。

  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川大华西医学做出特别贡献!学校近400名、20批次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等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川大华西医院和5名个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积极履行高水平大学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华西医学的整体优势,先后派出20批次近40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等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体队员零感染平安归来,积极参与四川省、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抗疫防疫作出积极贡献。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学校梁宗安、康焰、宗志勇、栾荣生、魏于全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梁宗安、康焰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华西医院曾勇等24人(含外派干部)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川大华西医院党委等5个集体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川大华西医院党委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川大华西医院白浪等2人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3.生物治疗国重室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并进入临床实验,相关基础研究成果在《Nature》上发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迅速启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项目,牵头承担了10项四川省科技厅应急项目和2项省发改委平台建设项目以及教育部高校新冠肺炎防治科研攻关重点项目1项以及科技部应急攻关重点项目1项。学校自筹资金紧急启动40项疫情应急科研项目。省委书记彭清华,时任省长尹力先后赴学校调研指导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研制情况,并对学校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表示肯定。

  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相关研究成果"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在《Nature》在线发表,学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这也是Nature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新冠疫苗研究论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攻关团队成功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RT-PCR法)"和"IgG/IgM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两款新冠病毒诊断试剂产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共同设计开发的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内的"呼吸道病毒(6种)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贡献。

  4.川大校友、红岩英烈江竹筠(江姐)诞辰100周年,学校开展"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 争做又红又专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获评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召开"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培育又红又专时代新人"专题座谈会、纪念江姐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纪念活动。

  原创话剧《待放》《江姐在川大》在校内外公演12场,观众近8000多人,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启动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传记编纂工程。

  深挖红色资源,央视《国家记忆》栏目在烈士纪念日期间播出了《寻找江姐——求学川大》党史人物专题片。

  10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川大"江姐班"学子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关情况。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入选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全国文明校园"是中央文明委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面授予学校的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坚持把建设文明校园作为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一步协调发展,师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文明修养、法治意识等不断增强,校园文明风尚日益浓郁,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和校园和谐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校园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育人成果不断涌现。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5.深入实施"双百人才"工程,2020年新增高端人才近100人次,国家级人才总数近500人,占专任教师队伍比例超过10%。

  学校大力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在经费支持、平台建设、发展条件、成长氛围、生活待遇等方面优先支持人才,努力让每个有才华的人来校工作后都有地位、有支持、有发展、有舞台。学校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从学科和人才的需求出发,拓展工作思路、深化机制改革、推进统筹管理、实现分类指导,畅通人才发展道路,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人才事业的企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还在疫情期间专门召开第七届全球青年学者云论坛,与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国马普所等全球多所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余位青年学者相聚云端,共话发展。

  6.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学校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5项,其中牵头3项。牵头获2019年度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5项,排名全国高校第四。牵头获四川省科技奖一等奖11项。今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一、二等奖共22项,位居全国第9。学校出版《中国道教通史》等标志性著作。

  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科技奖。章毅教授等主持的《神经网络的若干关键基础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王玉忠教授等主持的《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体系建构及其作用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刘颖教授等主持的《新型复合碳氮化物固溶体粉末及其高性能硬质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学校连续两年获4项国家自然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二。

  在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选中,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6项成果入选,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学校牵头获得一等奖项目数排名全国高校第四。

  在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学校共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一等奖14项(牵头11项),包括自然科学类一等奖3项(牵头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牵头1项,科技进步类一等奖10项(牵头8项)。

  2020年学校共有29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二等奖总数位居全国第9位。

  由学校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文科杰出教授詹石窗教授主编的《中国道教通史》(全五卷)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描绘了一幅中国道教发展的全景图,它的出版不仅在道教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标志性意义,而且对于系统把握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具有重大价值。

  7.学校庆祝建校124周年暨华西医学110年。举办"新医科发展与医工结合"高峰论坛及建设成果展,建设华西医学数字展览馆,全面总结展示改革发展新成就,医工结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川大因华西越来越好,华西因川大越来越强,学校庆祝建校124周年暨华西医学110年。在建校124周年•华西医学110年"新医科发展与医工结合"高峰论坛上,各级领导嘉宾和社会各界友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四川大学124年光荣历史和华西医学110年辉煌成就,共同见证川大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成就与新征程。

  校庆期间,学校举行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新医科与医工结合"建设阶段成果展。此次展览共分为5G大数据健康门户、医学+信息、医学+制造、医学+材料4个展区,展出移动智慧就医、远程超声、人工智能、新型试剂盒、口腔生物材料、医用功能材料等48项成果。展览旨在展现学校推进医工融合建设取得的成果,以及华西医学110年建设成就,提升医学教育、医疗技术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促进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华西医学数字化展览馆在校庆日正式开馆。

  学校还在校庆期间举行了"华西在身边——1100名华西医生大型义诊"活动,学校各附属医院、医学院、校医院共派出1100名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华西专家免费为广大群众进行义诊。

  学校按照"文优、理进、工改、医强"的学科建设思路,分别召开文理工医学科建设推进会,深入推进学科内涵发展。

  学校坚持高标准推进"医学+"和"信息+"两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以"医学+"和"信息+"作为双引擎,进一步加快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

  正式发布和应用华西医学健康医疗统一社会服务平台、5G智能智慧医疗应用创新示范平台、西部地区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高地与应用平台、医工结合研发支撑与转化应用平台四大平台。

  8.川大学子再创佳绩!川大学子连续六年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4项金奖,列全国高校第三。计算机学院博士刘大一恒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第一档。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学校获得"1金4银2铜", 连续六年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学校学生团队表现优异,斩获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1项,金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三,捧得团体"优胜杯"。

  学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刘大一恒同学通过华为公司"天才少年计划"多轮面试的高难度选拔,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西南地区首位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第一档的学生,全国仅5位学生入选,年薪达到200万元档次。

  9.冯小明院士荣获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王琪院士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冯小明、李为民、龚启勇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陈力教授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冯小明院士获2020年度全国杰出教学奖。

  2020年8月,中国科学院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为表彰学校化学学院冯小明院士在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不对称催化反应、手性药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授予冯小明院士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中的化学科学奖。

  学校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其在塑料加工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荣获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学校化学学院冯小明院士作为四川地区唯一一位奖章获得者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川大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副院长龚启勇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学校历史文化学院陈力教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陈力教授颁发聘书。

  在第二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和创新创业英才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冯小明院士荣获杰出教学奖。

  10.校地合作迈上新台阶,学校与成都市共建未来科技城和未来医学城(国家医学中心),不断推进与海南、厦门及省内地市的合作力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上海医药集团、安琪儿集团、四川省工行共捐款3.2亿元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校友及校友企业为学校捐赠价值超1亿的抗疫资金和物资。

  学校高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成都市高新区签署深化创新合作暨未来科技城科教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共同策划并申报一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与成都东部新区、成都兴城集团签署《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一期工程将涵盖医教研产的基本功能,深入推进"三院一区",即综合性医院、国际化医学院、研究院、产业园区的建设。

  学校还不断加大与海南、厦门及省内地市的合作力度。与海南省、三亚市、博鳌乐城管理局、海南控股签署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四川大学医教研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三亚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海南省政府与四川大学将充分依托双方优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开展医疗卫生、教育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与重庆大学共同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联盟将重点围绕推进学生的跨校交流与培养、扩大优质课程和专业的共享、加强人才队伍的共同引培和互聘互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共同促进成渝两地高校更高质量、更有特色的发展。


  校庆前夕,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琪儿医疗控股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到校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捐助超3亿元人民币助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医疗服务。

  疫情发生后,学校校友总会联合湖北校友会发起募捐倡议,40余个校友分会第一时间响应,捐款捐资,联络运输。据不完全统计,川大校友及校友企业为学校、学校华西医院和全国抗疫一线募集价值超1亿的资金和物资。

@2018版权:版权归属安琪儿医疗控股集团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安琪儿妇产医院